因为无论是在交通工具上还是在相对封闭的课室里,除了中国人,几乎没有其他人戴口罩。更何况,伦敦还是英国疫情的 重灾区 。
据英国卫生部消息,截至当地时间 2020 年 3 月 22 日上午 9 点,英国已对 78340 人进行了新冠肺炎检测,累计确诊 5683 例,截至下午 1 点,累计死亡 281 例。
自从 3 月 12 日英国首相鲍里斯 约翰逊宣布英国抗疫进入延迟阶段并第一次提及 群体免疫 的概念后,留学生中引起一阵恐慌。
各式各样的 防疫自救互助群 将一个个渴望信息交换的个体聚集起来,学生们在群里讨论疫情走势、囤货渠道、去留抉择,追问求证的字里行间弥漫着焦虑的情绪。
图源:BBC
与此同时,回国的机票价格持续走高,但不管直飞还是转机,都变得一票难求。
1、疫情下的口罩分歧
虽然英国政府目前仍未下令关闭大学。部分高校早已陆续采取措施。
3 月 6 日,伦敦大学学院发邮件告知学生:不会处罚疫情期间不去上课的学生。一梵注意到,从那天开始,很多中国学生开始选择自我隔离,不去上课了。
因为无论是在交通工具上还是在相对封闭的课室里,除了中国人,几乎没有其他人戴口罩。更何况,伦敦还是英国疫情的 重灾区 。
伦敦大学学院发邮件称不会处罚疫情期间不去上课的学生(图 / 受访者提供)
去年 9 月,一梵来到英国,在伦敦大学学院城市更新专业开始了她的研究生生活。与她同行的,还有 3 个大学同学,四人同班,又同住在一栋学生公寓,常常一起上下学。
自英国出现疫情以来,这种 一起行动 给她带来一份安全感。 外国人觉得戴口罩的是生病的人,生病了就应该呆在家里。如果你戴了口罩,旁边人会离你挺远。 再加上看到一些戴口罩者被歧视的新闻,一梵觉得, 四个人一起戴口罩,感觉会安全一些。
3 月 12 日,她原本有两门课,上午的课在教室,考虑到室内空气不是很流通,外国同学也不戴口罩,四人决定还是不去了。而下午的课是室外游览,且参观地离住地也不远,权衡之下,四人戴好口罩,一起出了门。
当时完全没想到,那会是我研究生阶段的做后一堂课(线下)。 一梵回忆说。也正是在那天,英国宣布进入延缓阶段。隔天,她就收到了学校改线上授课的通知。
在最后一次一起去上课的路上,过马路等红绿灯的时候,旁边两个外国小孩突然冲他们大声咳嗽;返程时又是在十字路口,一个司机朝他们发出怪声。知道自己被针对了,一梵很无奈: 原来就算是四个人,也会遇到歧视性行为。
好在老师和同学一直对中国学生戴口罩没什么异议。随班级参观时,一梵注意到,老师戴上了一次性手套,这个小细节显露出双方防疫思路的不同, 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避免手上的病毒接触到脸部。
为什么外国人总是不戴口罩呢?可以达成共识的是,患者和医护人员需要佩戴口罩。分歧在于,对健康人来说到底有没有必要佩戴口罩。
欧美媒体的宣传重点一直是勤洗手,认为触摸眼、鼻、嘴最容易传播病毒。只要人与人之间不距离过近、没有被对着咳嗽和打喷嚏,口罩就不是必要的。此外,民众囤积口罩也可能会导致患者、照顾确诊和疑似病例的医务工作者口罩不足。
在这样的科普宣传下,消毒用品在英国开始变得紧缺。
3 月 6 日,布里斯托出现第一例确诊病例。当天下午,在布里斯托大学攻读高级计算硕士的志杰开始囤防疫物资。
我还是有一点行动晚了。 那天,他唯一买到的是清洁厨房、厕所的消毒液,其他如喷衣服的消毒液、洗手液等物资都卖光了。两天后,在超市囤食物时无意中发现的一包仅剩的消毒纸巾,成为他的第二波购入成果。
2、 群体免疫 之下
3 月 12 日之后,首相一句 将会有更多的家庭失去挚爱的人 ,再加上被不断放大的 群体免疫 ,一时间,英国的 佛系 抗疫措施备受质疑。
虽然政府多次强调时机很重要,已经准备了相关计划,将在 正确的时间 推出。但在意大利封锁、波兰关闭边境两星期的对比下,英国的措施看起来过于温和。
争论之下,英国社会氛围有发生变化吗?
在伦敦政经学院攻读媒体传播硕士的君晗发现,进入拖延阶段后,伦敦街上和地铁上的人开始变少了。
一梵觉得最恐慌的还是中国留学生,当地人除了囤货,生活好像没受到什么影响。她最近去超市采购时,发现超市外的手推车明显减少,以前常常剩几十辆,但这次只有两辆。走进超市,油、意大利面、面包、洗手液、卫生纸等都被采购一空,可以确定的是,英国人也开始囤货了。
囤货当天的超市一角(图 / 受访者提供)
已经有一段时间没出过门的志杰感受到的变化来自他的导师。以往,导师会定期约他见面,聊一聊生活和学习上的问题。但在上周,导师主动将见面改成了线上, 这在外国人中很少见。
也是在上周和导师的线上交流中,聊到政府措施,导师说,英国很难做到像中国那样的防控,比如专门针对疫情修建医院。
在君晗看来,比较国家间的不同抗疫策略,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,因为 不同政策背后是不同的政体、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科学预估模型。
数据模型也正是英国策略的重要依据之一。除了国情差异,还应看到该策略背后的理论逻辑。
前文已提到帕特里克 瓦伦斯(Sir Patrick Vallance)的解释,推迟并削弱爆发高峰类似 错峰感染 ,将短时间内的集中爆发摊开到不同月份,以保证医疗系统持续有能力应对,救治重症患者,防止出现医疗挤兑。
3 月 21 日,英国伦敦,人们戴着口罩从一家关闭的餐馆前走过
在这个长期抗疫的过程中,会有越来越多的轻症康复者获得免疫力,从而形成群体免疫。
这里的前提是,康复者拥有免疫,且免疫可长期维持。但从目前的情况,这些还没有定论。
3、去留抉择
赢则硕士毕业,输则海德公园 ,成为在英中国留学生之间的一句有些心酸调侃。回还是不回?大家纠结的点,始终围绕安全与学业。
志杰选择了留下,因为相比呆在宿舍,他觉得在飞机上感染的可能性更高。而且回国后和老师、同学讨论还要考虑时差问题。
一梵在 3 月 13 日停课当晚就决定回家,但即使这样,她也只抢到了 3 月 27 日的直飞机票,花了 1 万 6 千元,是她赴英国时机票价格的两倍之多。
对她来说,停课通知坚定了她回家的想法。在此之前,她已经被同学的焦虑情绪 传染 了。同行四人中原本最淡定的一个男生,在看到 NBA 赛事取消、足球球员确诊的新闻后,心态开始 崩了 。想到之前上学都是乘地铁,旁边的人又不戴口罩, 他总觉得病毒就在身边,怀疑我们也感染上。
君晗的回家计划也是在 3 月 13 日左右制定的。她对毕业倒没什么担心,因为课程论文回家也可以写。对她来说,最为担忧的是未来的不确定性。 不知道按这个情况发展下去,六月份英国还能不能够返回国内,我怕六月份的时候航班停飞。会影响我回国暑期实习的计划,所以我打算现在能走就走。
如何有效防护是回国路上最大的挑战。离出发还有一周时,君晗已为回国做起了准备:N95 口罩、泳镜、消毒纸巾、酒精棉、一次性的手套,还有朋友走之前留给她的一套防护服,全副武装。她甚至不打算在长途飞行过程中吃饭了, 可能会在机场没什么人的地方,稍微摘下口罩吃点巧克力、喝点水什么的。
一切准备都是为了将风险降到最低,回国路上有很多不确定因素,除了防护措施,还有转机国家政策变化、抵达地隔离政策等,留学生们需要成功回国同学的经验分享。
最近,很多回国攻略的帖子下出现了谩骂声音。@年糕阿纹是近期回国的留学生,她一直在微博分享回国隔离政策、乘转机方法等信息。3 月 14 日,她刚回国没怎么休息,又不断被怼,精神压力太大,发微博说自己可能 不继续 了。
但仅过了一天,3 月 16 日,她又重新开始更新,为大家搜集最新的回国攻略。很多还在外焦虑的学生,在这里得到指引,得到安心。
归国人员瞒报、不配合防疫安排的现象存在,但绝不是主流。只要遵守规则、配合检疫工作,留外还是回国,都是不应该被指责的选择。无论何时,我们要对抗的是病毒,而不是人心。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0 Comments